甲型肝炎
- 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種,通常引起急性肝炎及黃疸。
- 其潛伏期為二至六星期。
- 大部分患者都能完全康復,但亦有極少數的病例會發展成肝臟衰竭,甚至死亡。
- 甲型肝炎痊癒後,通常可獲終生免疫,並沒有長期帶病毒的情況。
在香港的流行情況
香港現在屬甲型肝炎中度流行的地方。在 1992 年曾發生甲型肝炎流行疫症,呈報數字高達 3,626 人,其中 4 人病重死亡。最近,每年呈報的甲型肝炎個案由 1988 年超過一千宗下降至最近這幾年的幾百宗。在香港過半的三十歲以下的青年都從未受感染。
傳播途徑
甲型肝炎由腸道傳染:病毒由病人的大便中排出體外,再經由不潔的食物、食用水或沾染病毒的雙手傳入其他人口中而導致傳染。 |
甲型肝炎病毒可以在淡水或鹹水生存達 12 個月之久,亦可生存於食物內數天以上,因此感染途徑可以是:
|
預防方法
跟一般食物傳染的疾病一樣,最重要是注意個人、飲食和環境衛生。 |
個人衛生:預備食物前及進食前應洗手,如廁後要沖廁及用肥皂洗手。 |
飲食衛生:食水飲用前要煮沸,所有食物,特別是蠔、蜆、貽貝和扇貝等雙殼類水產,都應清洗乾淨並徹底煮熟。 |
環境衛生:適當處理污水及排泄物,妥善處理及儲存食用水。廚房及食具要保持清潔。 |
甲型肝炎疫苗
|
接受甲型肝炎疫苗前考慮因素
- 由於大部分三十歲以上的本地人士有可能已接觸過甲型肝炎,並對病毒產生免疫能力;為避免不必要的注射,有意接受甲型肝炎預防疫苗的人士,應該在開始疫苗注射之前檢驗血液,若測試顯示未有甲型肝炎抗體,才需要接受疫苗注射。
- 凡對疫苗有過敏反應及曾經在接受甲型肝炎疫苗後有過敏反應者不適宜接受注射。
- 經常到甲型肝炎高度流行地方旅遊的人士,較容易接觸受到污染的食物而可能受感染。
- 經常進食未經煮熟的貝殼類海產食物者,受甲型肝炎感染的機會較大。
- 接受甲型肝炎疫苗能夠令人產生抗體,不受甲型肝炎病毒感染;但疫苗注射並不能完全替代個人、食物及環境衛生。
- 外國資料顯示,男同性戀或雙性戀者受感染機會較高。
- 從事飲食業人士,假如受到甲型肝炎感染,便有很大機會傳播給顧客和公眾。
- 雖然沒有證據顯示甲型肝炎疫苗危害孕婦或胎兒的健康,但甲型肝炎疫苗應用於孕婦之安全性尚未能確定,因此孕婦應與醫生研究是否適宜接受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