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以为中年后才会患糖尿病,然而近年糖尿病有年轻化趋势,整体发病率也上升。内分泌及糖尿科专科医生张富强提醒,糖尿病初期无明显症状,易令患者延医而导致冠心病丶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建议成年人定期检查身体丶控制血压,及早确诊治疗。
根据最新资料,本港目前约有超过70万名的糖尿病患者,约占人口10%,当中逾95%属于二型糖尿病;预计2030年糖尿病患者将会上升至13%(即每8人便有1人患病)。张医生表示,以往糖尿病多于40岁后病发,近年则有年轻化趋势,平均发病年龄不断下降,部分患者可能早于20至30岁便确诊,丰盛西化的饮食丶缺乏运动及日夜颠倒等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导致肥胖,继而诱发代谢综合症,大幅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
早期无明显症状 患者难察觉
监察血压 慎防慢性肾衰竭
医生指出目前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只能控制血糖和相关风险因素来改善症状和控制病情,并且患者需同时监察血压,因为糖尿病丶高血压与心血管病变丶慢性肾病有密切的相互关系,可令病情恶化。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导致慢性肾病的两大主因,且初期无任何症状,若出现微蛋白尿或蛋白尿情况,即代表肾脏功能已开始被破坏并持续衰退,因此患者要定期监测微蛋白尿或蛋白尿。肾衰竭病变前期是治疗最佳时机,此时服用血压药物可有效预防恶化”。血压药物有很多种,但对于糖尿病或微蛋白尿病人,多会处方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制药)或ARBI(血管紧张素II接受体拮抗药),因有临床研究证实以上两类血压药更能有效控制微蛋白尿或蛋白尿,甚至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医生亦建议患者要将血压维持在140/90 mmHg或以下,并避免擅自服用消炎止痛药丶保健品或中成药,以防止延迟治疗及加剧损害肾功能。
保持标准体重为上策
肥胖加上家族遗传因素 30岁发病
有一名中央肥胖的30岁男性,半年内不合理地暴瘦20磅,并持续出现口干症状,经检验后确诊为糖尿病,“他是一般上班族,本身少运动,且BMI达27kg/m2,根据亚洲标准属于肥胖,是一名高风险人士。”由于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故症状出现时便怀疑为糖尿病而求诊。经检查排除甲状腺病变丶胰脏癌及内在感染等情况后,证实患上糖尿病。患者现时定期服用口服糖尿药,同时改善生活习惯,病情已受控制。
上文节录自《信报》“糖尿病无声无色损心肾 及早控制‘肾’防病变”,除内文另有说明,任何部分均不可视为本站/本公司作出任何陈述或引荐,其内容亦皆与本站/本公司立场无关。
即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在线查询或预约服务:
扫描下方二维码,查阅热门疫苗资讯:
9价HPV疫苗—港币$10,000 / 3针,并可以优惠价港币$500享基本体检及营养师咨询服务乙次。
13价肺炎球菌疫苗—港币$1,600 / 针(原价2,400 / 针)
脑膜炎双球菌疫苗—港币$1,200 / 针(原价1,800 / 针)
乙型肝炎疫苗—港币$630 / 3针(原价810 / 3针)